2022-09-30 14:08:02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区……日前发布的《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珠海西部地区发展的“四大定位”。珠海西部地区正从特区郊区走向舞台中心,扮演起更多主战场、主力军的角色。
事实上,经过近年来的补短板、强基础,如今的珠海西部地区早已摆脱了落后偏远的固有印象。金湾航空新城白纸作画,平地筑起座座高楼;斗门老城焕发新活力,构建现代商圈点亮一河两岸。西区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善用后发优势的珠海,正赋予这片区域更重大的时代任务。
《意见》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力争实现翻一番,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0%。到2035年,西部地区各方面发展水平接近东部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接近全市的1/2,常住人口占全市的一半以上。
●南方日报记者董谦君
产业大发展
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
“瞄准新型产业链关键节点和发展路径,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做大四大主导产业,做强三大优势产业,推动西部地区高端产业协同化特色化发展。”《意见》为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一直以来,工业制造业都是西部地区的产业支柱,有着多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纷纷从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为培育壮大西部地区重大产业平台,落实“产业立柱”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协同珠江口东岸地区共建产业链供应链……一系列的行动部署正在展开。
如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等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富山工业园则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三灶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产业。
《意见》明确,到2025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占比达60%以上。
与此同时,以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为目标的园区提升行动也将成为今后的重头戏。按照产业高度聚焦、要素高度集中、功能高度整合的原则,金湾、斗门将精准布局园区主导产业,同时实施园区配套倍增工程。如推进工业园区重点配套项目三年滚动建设计划、园区配套公办学校及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享有公共服务、商务活动和优质生活保障水平的“升级版”产业园区。
人才大集聚
五年内引进人才要占全市三成以上
占有珠海2/3面积的西部地区,人口却仅有全市的不到一半。如何打造更有政策吸引力、更富产业竞争力、更具人才保障力的创新生态,实现引才聚才,是西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产业创新高层次人才倍增行动、创新创业团队倍增计划和技能人才引进行动等政策的实施,为当前珠海西部地区强化人才引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特别是通过引进产业创新急需的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可有效推动一批前沿技术创新,带动一批项目大企业落户,加速一批新兴产业发展。
不断提升的吸引力,正加速着西部地区的人才集聚。按照计划,珠海西部地区将争取在五年内引进人才数量占全市的比重上升到30%-40%。
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既要为他们提供实践空间,也要给予必要的上升渠道。
一方面,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作用,依托珠海国际健康港、珠海云谷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点、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金湾、斗门面向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依托各类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实现重点产业全覆盖。当前,珠海职教城正在加快建设中,日后也可以此为平台基础,进一步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职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战略合作,培养更多产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交通大通畅
构建多层次枢纽型网络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对接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三条战略通道,多层次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正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黄茅海跨海通道、香海大桥、珠海隧道、金海大桥、鹤港高速,在珠海西部地区,一条条畅通内外的战略大通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蔓延着,不断加强这一区域与珠海东部城区的快速联通,与粤西地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的紧密联系。到2025年,西部地区路网密度将不低于6公里/平方公里。
随着珠机城轨二期项目的加快建设,不久的将来,珠海西部地区也将迎来首个轨道交通项目。打造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的大规划、大蓝图也正提上日程。
当前,珠海正系统谋划西部地区高铁、城际、市域(郊)和城市轨道,加快规划建设珠海中心站(鹤洲)。如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已开工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鹤洲至横琴段争取2022年开工建设,广州北至鹤洲段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全力构建珠江口西岸沿海铁路大通道。按照计划,到2035年,西部地区轨道交通公里数将达200公里。
服务大提升
集聚优质公共资源建设“蓝领友好城区”
如今,在珠海西部地区,快速增加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为推进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和“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提供了有效保障。“蓝领友好城区”的建设,也不断增强着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西部中心城区核心区、鹤洲高铁城、富山产业新城、平沙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已建成一批国际水准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社区居住环境的优化引导着人口人才在西部地区集聚就业置业。宜居西区的名片被擦得更闪亮了。
以西部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人才安居工程正在金湾、斗门等地推进实施,通过“租、购、建”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各类人才保障住房问题。如通过放宽人才保障房申请标准,探索引入周转房,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应届毕业生、新珠海人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到2025年,各类保障住房不少于5万套。
打造“优教西区、健康西区、有爱西区”的概念被列入《意见》中。
教育方面,珠海将加强东西部学校交流,推动集团化办学,如推进文园中学等优质学校设立西区校区,推动实现“区区有名校”。此外,通过开展西部地区“薄改”工程、提升西部地区师资水平、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西区教育水平有望实现大提升。预计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69万个,新增中小学学位5.2万个。
医疗健康方面,珠海将加快推动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在西部地区设立院区,支持金湾中心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等创建三甲医院,建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到2025年,新增床位2430张。
产城大融合
提升功能品质建设美丽宜居新都市
东西“双城”的联动融合,呼唤着一个更加优化完善的西部地区,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是题中之义。
《意见》提出,珠海西部地区可打造成为高能级区域战略支点。其向东可依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珠通道等交通大通道,积极承接合作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珠海东部城区等科创产业资源外溢,快速提升西部地区发展能级量级。向西则依托黄茅海跨海通道、珠峰大道西延线等高快速路,全面深化珠中江阳合作,推进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引领带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
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区将在此成形。当前,珠海正高标准、高规格规划西部地区CBD,布局建设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如综合开发黄杨河“一河两岸”,加快建成金湾区市民艺术中心、斗门区文化艺术中心,推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大力引进发展高雅艺术、高端赛事。此外,发展邻里中心,推动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养老全覆盖,也令其向着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的目标进发。
如今,高颜值生态西区依托特色河网,打造“黄杨河—鸡啼门水道、大门水道、友谊河—坭湾门水道”等绿色滨水空间廊道,塑造滨江田园城市特色风貌,一座花园式高品质美丽宜居新都市正在南海之滨绽放开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