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 18:12:00
19日,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在茅台国际大酒店正式揭幕营业,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留言:“吃了算酒驾吗?”“能不能给小孩吃?”“放几年能不能升值?”(5月20日本报11版)
品牌跨界现在已较为常见,茅台并非第一家。比如每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一些品牌就会跨界做粽子、月饼,或是做“粽子周边产品”“月饼周边产品”。这些其他行业的“大佬”跨界做粽子、月饼,或是像茅台一样在夏天卖冰淇淋,往往并非想彻底转型,而是意图通过“跨界”来获取更多流量与资源。比如通过推出“网红月饼”“茅台冰淇淋”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从而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对自身品牌进行营销。
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都是中年人,年轻群体对于啤酒的认可度显著高于白酒。近年来,一些白酒品牌开始重视年轻化营销。如2018年,泸州老窖搞了一次跨界营销,推出了“泸州老窖玩味香水”;2019年9月,泸州老窖与网红品牌钟薛高推出了名为“断片”的含酒精雪糕,雪糕中含有52°食用酒精。
“茅台冰淇淋”品鉴价为39元/份,卖得并不便宜,意在通过进军冰淇淋这一以年轻群体为消费主力军的快消品,也可以加强茅台与年轻群体的互动。旧瓶不妨装新酒,跨界营销并无不可。
品牌大胆跨界,积极探索新路,探索品牌年轻化转型,这种与时俱进、不故步自封的做法,有利于企业发展,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市场充分竞争,值得肯定。但品牌跨界,也要恪守“跨界法则”,不能逾越法治底线。如在2021年,哈根达斯跨界生产“月饼形冰激凌”,就因涉嫌虚假宣传,被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处以罚款。茅台跨界生产冰淇淋,也要能严把质量关,诚心做好产品。“茅台冰淇淋”含有酒精,茅台更要严防质量问题,严格规范产品销售,避免给未成年消费者带来伤害。品牌跨界别“跨线”,也要先“扎好马步”。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消费者青睐,达到利润与口碑的“双丰收”。
消费者对于“茅台冰淇淋”等跨界商品也要能够理性消费,要为品质买单,避免为品牌买单。监管部门对于越来越火的“跨界大战”,则要加强监管力度,要督促商家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净化消费环境,守护好食品安全底线,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南宁晚报)
文章来源:南宁晚报